前段时间,库尔斯克州长在某次活动里说了句挺让人振奋的事儿——朝鲜打算帮他们搞重建,准备派出十万大军,里面有排雷的高手和建筑的能人,想帮库尔斯克州把曾经的辉煌重新找回来。
十万朝鲜人整装待命,即将踏上库尔斯克那片焦炭一样的土地。朝鲜全力以赴地帮俄罗斯搞恢复,展现出在这个特殊阶段,朝鲜和俄罗斯那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。
从战场硝烟到战后重建
到了2024年10月,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根据《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下达了出兵的命令,大约1.2万名朝鲜特种作战部队士兵,分成四个旅团,穿着俄军制服,悄悄地进入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训练。
到2025年头,這支部隊被派到庫爾斯克戰場,這也是自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以來,朝鮮首次大規模介入國外的戰鬥行動。
庫爾斯克戰場真是慘得不行啊,穿著俄軍制服的朝鮮士兵在戰場上面對的挑戰可不是鬧著玩的。
韓國軍方的評估報告裡說呀,因為朝鮮兵在無人機作戰方面沒啥經驗,加上俄軍指揮官那“粗糙”的戰術,結果就是在沒火力掩護的情況下,被一直強行push上去,傷亡大概有四千多人。
不过呀,朝鲜兵在战场上那股子坚韧不拔的劲儿,最终帮了俄军夺回了几个关键地段。4月26号,俄国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向普京报告战果时,还特别提到啦,朝鲜军队“帮了大忙”。
战场上的胜利可没让朝鲜放慢帮俄的步伐。到2025年8月6号,库尔斯克州长欣施泰 Stein 在乌军入侵一周年庆典上透露,朝鲜准备派出十万士兵去哪儿,里面还包括排雷专家和军事建筑师啥的。
这支比之前作战队伍多了十倍的庞大兵力,任务也发生了变化,从激烈的直接战斗变成了战后重建的工作——比如说清理乌军撤退时埋 gelegt了数万枚地雷,还得修复那些被毁坏的基础设施,为那25万因战火惊惧流离失所的库尔斯克老百姓重新建房、重拾生活。
十万援军的双重使命
十万朝鲜士兵跨越欧亚大陆,支援俄罗斯,反映出俄方眼下那种无可奈何的实际困难。库尔斯克地区超过200平方公里的雷区,成为重建过程中最大的一大难题。
乌军撤退的时候搞的焦土策略,不光布满了密密麻麻地雷场,还把道路、桥梁和居民区都给拆了,搞得后续的重建那叫一个困难重重。
这次朝鲜派出的可不是一般的劳动力,俄方透露至少有六千人是有专业技能的工兵和军事建筑设计师,绝对不是随便挑的。
他们带着国产的M2025排雷机器人之类的专业装备,据说排雷效率比俄军现有的设备高出了40%左右。州长欣施泰坦提到的“扫雷专家”,其实就是朝鲜人民军里经过培训的工程兵。
看得出平壤在人员安排上是有一番深思的,十万人里边,真正的专业工兵也就占了大概十个点左右,其余九成啊,都是建筑工人和帮手。这种布局,显然是有它的策略在里面的。
这种安排,一方面满足了俄方对专业扫雷力量的迫切需求,另一方面又用大量普通劳工来搞废墟清理和基础设施修复啥的。在俄乌战事紧张的情况下,俄军工兵部队已经顾不上战后重建的任务了。
朝鲜的援建实际上还是挺有战略意义的,毕竟工兵部队在库尔斯克修的那条300公里长的路和12座关键桥梁,刚好成了俄军南下顿巴斯前线的重要补给线,要不然怎么说呢,这些基础建设可是关系到战局的要害!
当俄军主要力量在乌东聚集了16万大军准备发动新一轮攻势,那条后勤血脉一畅通,直接关系到整个战斗的效率和效果。
战场背后的战略交易
十万大军跨国支援,其背后其实是俄朝两国巧妙布局、互利互惠的利益交换网络在支撑。
当天,朝鲜工程兵拿着探雷器在库尔斯克田野忙着清理地雷,正巧,俄罗斯的油轮也在驶近朝鲜的罗津港,进行每月3万吨的原油卸载。这种“靠人换资源”的做法,早就成了俄朝之间合作的主要方式。
军火买卖也是俄朝合作的一个重要支撑点。到2025年8月初,乌克兰情报部门透露,俄军的炮兵阵地上,经常能看到带有朝鲜文字的弹药箱。
根据韩国国家情报院的估算,朝鲜已经向俄罗斯运送了超过1200万发炮弹,几乎相当于俄军一年半的弹药用量。这些补给让俄军的炮兵重新夺回了压倒性的火力优势。
作为交换,俄罗斯把先进的军事技术送到了朝鲜。普京亲自批准了导弹分导技术的转让,俄方工程师也已经进入朝鲜新浦船厂帮忙改造“火星”系列导弹,算是双向互惠了。
两个国家还一块儿在咸镜北道合作打造火箭发动机测试基地,意在增强朝鲜的战略打击实力。还有卫星拍到的图像,显示俄制“铠甲”防空系统已经部署在朝韩边境附近,直接限制了美韩的军事行动。
经济上的帮衬也挺重要的。那会儿,十万套朝鲜自产的防寒衣正准备运到俄罗斯前线,正好那艘满载200万吨小麦的俄罗斯货船抵达朝鲜南浦港,帮着缓解了朝鲜的粮食紧缺问题。
关于加密货币结算、俄朝直航的开通等等一系列动作,实际上是在搭建一条“地下走廊”,让他们能够绕过西方的制裁,把贸易往来的渠道变得更加隐秘和顺畅。
新轴心与全球格局重构
十万朝鲜兵力南下,意味着俄朝之间的合作关系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2024年6月签订的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第四条明确指出,当一方受到攻击时,另一方要“马上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提供军事支援”,这条款一出,双方的合作可真是更上一层楼了。
正是这个条款,给朝鲜派兵库尔斯克提供了法律依据——俄方坚持认为那片地区是“被乌克兰占领的俄罗斯领土”。
这类合作正在改变整个地区的安全局势,在库尔斯克郊外的朝鲜烈士墓地里,新墓前立着的朝鲜语墓碑,无声地表达着付出的代价。
在三八线附近,俄制防空装备的布置让韩国的F15战机不得不提高警惕,频繁巡航监视。当美国的卫星画面显示朝鲜“谷山火炮”被吊装上俄货轮时,西方也只好承认,一条贯穿欧亚的“火力走廊”已经悄然成型。
全球各方的反应反映出新的地缘格局,联合国安理会在讨论制裁朝鲜的决议时,俄罗斯代表毫不犹豫地行使了否决权,然后用眼神向朝鲜代表示意了一番,意味十足。
尽管韩国对朝鲜军队入俄这事儿提出了激烈抗议,觉得违反了制裁规定,可美国因为中东那边事儿忙得不可开交,根本没时间搭理。欧洲这边就更愁了——德国的防长公开承认自己低估了朝鲜援助俄国的规模,英国的情报部门也发出了警示,说这可能会彻底改变整个冲突的走向。
在库尔斯克那片焦黑的土地上,朝鲜的工兵们还在嗡嗡作响地操作着探雷器;而在平壤的军工厂里,152毫米的炮弹一直源源不断地被装箱,运往西边;俄罗斯的油轮也慢慢靠近罗津港的码头,泊在那里,像是等待着下一班出航似的。
十万朝鲜人的足迹所到之处,一种避开西方制裁、融合军事合作与资源互补的“冲突经济共同体”已经逐渐成型,悄然扎根。
当普京在莫斯科凝视乌克兰战场的态势图时,不只是看到俄军的推进路线,还能感受到一支横跨欧亚大陆的援军正在默默行动,用铁锹和排雷钳为俄罗斯的战略布局铺出一条通畅的道路——金正恩的努力,确实已经尽心尽力了。
配资实力股票配资门户,亿米网,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