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动脉,不仅关乎城市形象,更直接影响着万千市民的出行体验。
\n近日,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,多家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,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承担编制的2024年《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》发布。重庆人的出行呈现出哪些新特点?公共交通又如何融入城市发展?
\n年度报告汇集城市发展、交通出行、机动车保有和使用等近40类数据,真实反映中心城区交通发展的综合情况。
\n报告显示:2024年,中心城区新增城市道路里程213.9公里,相当于每天建成约600米新路;新建成通车8座立交,中心城区立交桥总数达308座;跨江大桥38座,穿中梁山与铜锣山道路隧道23座;新建成山城步道90公里、累计达810公里,让人们在City walk中,解锁山水之城更多闲适与乐趣。
\n平均出行时间减少、通勤效率提高的同时,市民的出行方式更绿色低碳。2024年,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5.6%,相当于每2人机动化出行,就有1人选择公交或地铁。
\n重庆中心城区山水环抱,穿山、过江,是许多市民通勤的日常。从年报里的数据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重庆的跨江大桥、穿山隧道更多了,重庆人回家的路更近了、出行的“含绿量”也更高了。而这样的民生“小确幸”,背后是整座城市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、持续完善道路网络结构的坚实支撑。今年上半年,重庆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公共交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,多条线路顺利实现节点目标。
\n从曾家到两江影视城的轨道交通15号线,近日完成轨道车辆入驻铜锣山停车场,并在两江影视城至天堡站之间,开展动车调试。15号线列车,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40公里,属于全国首批6辆编组城轨快线车辆。
\n从顺水寺公园站到民安大道站的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,也在高效推进。新建的9座车站,已完成主体土建施工。项目转入装饰装修、机电安装的站后专业施工阶段,计划年内建成通车。
\n重庆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山地轨道交通网络:截至目前,全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582公里,在建轨道交通总里程200多公里。今年上半年,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全力推动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市级重点项目建设,完成投资214亿元,同比增长12%,顺利实现“双过半”目标。如果说,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“强硬件”,让市民出行“走得了,行得通”;而要实现“走得好,行得畅”,靠的则是治理智慧,在运行组织上下功夫、促便捷。
\n在重庆,你可以像打出租一样“打公交”。目前,我市已在6个片区开通“响应公交”线路,日均运载乘客7000余人次。
\n在礼嘉片区3661线响应公交的一个站点,响应公交怎么坐?两种方式提前在微信小程序上“一键呼叫”,系统会立刻派车,车辆直接开到你定位的起点;或者,你也可以在站点路边招手上车。
\n坐上这趟车,感觉更像“网约巴士”。它不站站停!系统根据实时订单,规划最优路线,直接穿梭社区小巷。
\n响应公交,具备可线上预约的灵活性,票价又与常规公交一样亲民。市民相当于用坐公交的价格就可以享受“打出租”或叫网约车的服务。
\n像“响应公交”这样的创新服务,不是个例。
\n重庆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了小巷公交。截至2025年5月,六条小巷公交线路,累计运行58万班次,安全行驶265.7万公里,承载市民出行357万人次。2024年6月,小巷公交开通首条便民健康专线,在医院门诊楼、住院楼下设立公交站点,满足群众下车就能看诊、住院的需求。
\n从火爆全网的“背篓专线”,到持续增加的小微停车场;从中心城区缓堵促畅,到在公交车右侧后视镜试点张贴“线路号”标识……重庆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精准滴灌民生需求,城市细微处充盈着民生温度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管水平在持续提升。在“数字重庆”建设引领下,市公安局开发运行“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管”应用,整合14个部门120类信息数据,集成90多个AI模型,实现对293个重点区域、273条关键道路的智能管理,推动高峰时段路网平均车速提升5.5%。
\n今年6月,备受关注的2026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赛收官战,在龙兴足球场打响。现场涌入5万多名观众,周边在网车总量有2.7万余辆,均达到了历史峰值。不过,对比以往同等规模的大型活动,当天的交通事故警情却下降了近20%,散场时间缩短了30分钟。这一“增”一“降”,靠的就是“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”。
\n当预警信号发出,系统会启动相应预案。比如,某个停车场饱和,导航软件会智能推荐另外的停车区域。如果监测到某路口排队长度、拥堵指数超标,系统则会动态调控相应的信号灯,第一时间缓解交通拥堵。从去年9月试运行以来,这样的交通智管方式,已经在早晚高峰、上放学时段和重大活动等各种场景常态开展应用。
\n城市出行,因为智慧交通,正变得越发顺畅便捷;在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院长陈坚教授看来,这也是近年来重庆公共交通客运量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。面向未来,山城的公共交通能级如何进一步提升?陈坚教授认为,智慧公共交通建设和新能源公交的示范应用,是两个重要发力方向。一是要大力推进智慧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。在轨道交通领域,提升智慧轨道车站的建设。在常规公交方面,进一步推广自动驾驶公交的应用。同时进一步结合各区县的实际情况,发展预约公交以及定制公交。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,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学生的出行需求有专门的开行,做灵活场景的创新应用。通过公共交通大数据,灵活掌握客流需求,为公交的运营成本节约和组织优化提供基础平台。二是要推进新能源公交的示范应用。尤其是在V2G,整个公交与电网的协同互动上,要把公交从充电储能放电整个模式拉通,为低碳运行和公交的节约成本提供便利。
\n公共交通状况和出行品质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,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宜居宜业程度的重要标尺。强硬件、促便捷、治拥堵,通过“智治”与“实干”,让城市更加高效有序;今天的重庆,每一个角落,都在诉说着变化与进步的故事。
\n重庆广电-第1眼TV 吴春春 邓静 丁琳 李艺 雷羽 李嘉博
\n原标题:重庆第1眼 | 人享其“行” 乐享其“乘” 重庆公共交通建设提档加速
配资实力股票配资门户,亿米网,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